站外搜索
南宁市:数据赋能精准发力 民意整改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2-04-27 19:41 文章来源: 南宁市委编办(绩效办)

  2021年以来,南宁市按照自治区绩效办“改革创新、升级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绩效治理,推动社会评价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落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南宁市委编办(市绩效办)把数字赋能作为主攻方向,以平台建设为牵引,以部门协同为路径,围绕数据共享、综合集成,通过升级完善南宁市绩效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社会评价管理系统,创新搭建南宁市社会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台”,全面推进绩效考评资源大整合、数据大运用、工作大联动。自治区2020年度社会评价反馈南宁市的123条建设性意见建议,要求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整改完成,我办通过数据赋能,立行立改8条,10个月底前完成20条,11月底完成78条,12月20日前完成17条,急办快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自治区反馈问题整改评议中,南宁市已从全区设区市排名第13名,提升到全区设区市排名第2名,问题整改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搭建数据中台。围绕南宁市社会评价反馈问题整改“七个有”要求,设置快捷待办、任务告知、业务预警、进展统计、回访记录等5个主题模块,将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牵头承担整改任务的市直部门的工作数据统一接入大数据平台,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采集、计算、存储、运用,用系统化思路解决数据前台获取数据的难度,改变过去需专人梳理、审核整改落实情况的局限,实现数据分析、业务监控、预警提醒、办结登记等业务功能在线办理,整体落实情况一目了然,各项整改落实环节可点击展开,清晰展示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整改节点、完成时限、成果形式、回访记录、改进机制,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双向追踪和反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需要的基础数据。

  二是设置进度预警。设置整改任务“红黄灯”预警,对进展迟缓或存在问题较多的亮“黄灯”,对临近整改承诺时限一周还未整改落实的亮“红灯”,按时限完成整改的灭灯。整改责任单位工作人员登录“工作台”,即时接收“红黄灯”预警,直观显示整改时限,倒逼各整改责任单位兑现整改承诺,避免漏看、误查、错判等情况,彻底消除过去到年底查缺补漏时才发现时间不足难以整改或超时未整改的被动局面。

  三是落实简便易行。按照“简明、精准、务实”的方向,进一步规范线上线下业务实操,努力破解线上线下两头忙的现象。在线下,通过拍摄现场验证照片并实时上报,客观真实反映工作进展,做到定点跟踪、定期更新。在线上,对整改进展情况表、回访情况记录表等报表进行“瘦身”,减少各整改责任单位重复填报、多头填报的次数,减轻基层填表负担。在数据处理上,构建进度分阶段填报、回访情况自动汇总、整改总表自动生成的管理流程,实现了闭环式、可追溯管理。

  下一步,南宁市委编办(市绩效办)将充分发挥首府城市标杆作用和“头雁”意识,围绕解决群众期盼,深入推进数据治理、数据赋能,积极推动南宁市社会评价管理系统接入县(市、区)数据平台,全力促进数据融合、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争取实现群众反馈问题整改“可监测、会预警、善分析、能减负”,进一步提高社会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效能,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提供有力支撑。